日本民眾自有住房比率約4-5成,租屋市場需求穩定;購屋出租每年租金表面報酬率約在4%-6 %之間。
日本人做事嚴謹,在涉及大筆金錢的不動產交易更是如此。對於買賣雙方的保護相當完善,對於相關從業人員的規定非常嚴格,舉凡從業資格、公司保證金、契約時須遵守的程序等都有詳細的規定。
台灣的華廈與社區大樓,公設比約落在 20%~40%,尤其新建的大樓公設比越高。日本房屋為實坪制,購買的房屋面積僅計算實際私人使用面積,不計入公共使用面積,如:樓梯間、大廳、中庭等。
觀察日圓近五年來匯率最高曾來到0.3,2023年日圓匯率區間維持在0.21-0.23低檔,此時進場購買日本房地產,如同房價打7折。
看好日本經濟逐漸復甦,巴菲特及外資都在今年開始投資日本,疫情趨緩旅遊復甦也帶動日本經濟持續成長,市場普遍看好日本經濟將走出失落的30年,預期將帶動日圓升值的空間,亦將帶領日本房價上漲。
大多數的國家為保障自己國民的權益,對外國人買房都會有一些限制條件。
日本政府並沒有限制外國人購買日本房地產,即使是沒有日本居留證的外國人,同樣可以在日本買房,在稅負的部分,日本人和外國人在購買時要繳的稅也是一樣的。
在九州投資不動產,首推熊本和福岡。
九州近幾年最火紅的城市-熊本市,熊本城以及吉祥物熊本熊每個人一定不陌生。
2022年台積電進駐熊本設廠,並預計於2024年開始量產,同時帶動上、中、下游等數家半導體大廠及週邊廠商陸續進駐,帶動大量土地、房屋及人力需求。而在日本政府的大力支持半導體產業發展下,台積電仍可能規劃持續設廠在熊本,預期將大幅帶動當地經濟效應,並同時推動房價上漲。
福岡縣則是九州地區人口最多的縣,也是日本三大都市圈以外唯一人口密度超過每平方公里千人的縣。
福岡曾在2021年「日本都市特性評價」排名中獲得整體第三名,並在生活、居住分類獲得第一名的高評價。福岡的房地產價格低廉、人口持續增加、市區許多都市更新計劃持續進行,加上熊本的半導體加持,也是許多人考慮投資福岡不動產及移居福岡的原因。
日本的耐震基準法規在1981年時做過一次修正,在1981年6月1日之後,拿到建築確認申請許可的房源,被視為符合新耐震基準;新舊兩者的差異簡單來說,新耐震基準的房子必須能夠承受7級的地震而不倒塌(仍可能會有部分損壞),而舊耐震基準只規定到5級地震。
在1995年阪神大地震後,日本政府再次修改建築基準法,提高了木造建築的防震要求,並在2000年6月1日啟用,因此房屋在2000年6月之後的木造建築,會比2000年之前更耐震。
不同年份完工的房屋耐震程度不同,因此在選擇物件時,也需將此因素考量進去。
購買時:仲介費、印花稅、登入免許稅、不動產取得稅
持有時:管理費、修繕費、固定資產稅、都市計畫稅、所得稅
售出時:讓渡所得稅
仲介費:購買日本預售屋免仲介費;購置中古屋,須負擔仲介費約為成交價的3%。
印紙稅&登錄免許稅&不動產取得稅:總費用約為成交價的5-6%。
固都稅:固定資產稅+都市計劃稅(類似台灣房屋稅+地價稅),約為成交價0.2-0.4%
管理費&修繕積立金:不同物件費用不同。
仲介費:賣出房屋時,須負擔仲介費約為成交價的3%。
讓渡所得稅&印紙稅&源泉徵收:費用約為成交價的3%。
簽約時須付成交金額10%,交屋時須付成交金額90%。依專案個案略有調整,請洽詢您的諮詢顧問。
外國人在日本購屋原則上並無特別限制。
日本政府並沒有限制外國人購買日本房地產,即使是沒有日本居留證的台灣人一樣可以在日本買房,並擁有日本房地的財產權,而財產權也沒有時間限制,且可以繼承和自由買賣。
日本的公設與陽台,跟台灣不一樣的是在建物謄本雖有登記,但不會算在銷售面積內,相較之下在日本買到的坪數比較實在。此外,日本車位屬於「共用部分」(公設),因此車位大多只能向大樓管理委員會提出「利用申請書」承租。車位分配上,因數量有限,若額滿的話,欲承租者是由抽選的方式決定使用權,租金歸屬管理委員會,一部分用於管理費與修繕積立金。
日本的「重要事項說明書」即為物件不動產說明書,通常有20到100頁長不等,以日文表示,內容會詳細說明買方想要知道的所有重要信息,其中包含五十年/百年預計可能發生洪水的時間地點、土壤液化可能發生區域等有關災害的資訊說明。
日本較常用平方米(㎡)來呈現土地及建物的大小,轉換為台灣習慣的坪數方式,是以平方米乘上0.3025換算。
台灣人購屋買房十分講究居家風水,舉例來說,「4」樓較不受歡迎;房屋的格局與位置也會留意傳統風水禁忌,如「開門見灶」是指打開門第一眼就會看見廚房、「路沖」是指大門正對馬路,這些皆被稱為「房屋煞」。但相反地,日本人比起居家風水,更在意房屋朝向,熱門程度依序是:南→ 東→ 西→ 北。
在日本購屋是可以議價,但通常只能砍個零頭,空間通常不大;例如開價3180萬可能議價成3150萬或3100萬。日本的屋主不像台灣可能會預留殺價空間在售價上,通常出價不會偏離行情太多,因此殺價空間也不會很大。
註:要注意的是,部分的熱門物件因為想買的人多,價位上幾乎沒有討論餘地,甚至有些屋主聽到你要殺價,就會馬上說不賣了。因此要殺價前,最好跟能信任的房仲先討論一下,讓他先去探個口風試試有多少空間,千萬不要將台灣的殺價法整套搬到日本,不僅買不到物件,也會讓房仲認為你是奧客而不願意幫你。
日本租屋需要連帶保證人或保證公司,但購屋並不需要保證人,只要備齊款項且通過銀行貸款審核,就能順利購入。
註:申請住宅貸款時,可能需要保證人。
外國人無法向日本當地銀行申請貸款,但可以選擇有在日本設立分行的台資銀行申請(中國信託銀行、玉山銀行…等)。銀行會根據購屋人的年收入、淨資產、房屋條件評估,貸款的條件、成數、利率…等,視各銀行規定而有所不同。
購屋找日本房仲或是台灣業者的服務費都相同,但台灣的業者能克服溝通語言的問題,也能協助管理、接洽等服務。最重要的是,由於我們設點在台灣,您隨時可以找的到專人為您服務。外國人在日本購買不動產時,日本當地房仲可能不清楚華人的需求,還有外國人貸款、簽證細節。這方面我們能提供更完善的服務,也會依照客戶的需求與資金條件,提供不同的建議。
日本人非常注重個人隱私,如果您想要購買出租中的物件,是無法實際看房屋內部的。
日本人有空屋進去空屋遷出的習慣,所以除了定著物冷氣、衛浴需要維修外,相較台灣較沒有房屋損壞的風險。
外國人可以在日本租房,但有以下條件:
1.須有日本人當保證人,或是加入保證公司。
2.須有再留簽證、電話號碼、銀行戶頭。
初期費用相當於租金的7個月,包含繳交屋主敷金、禮金、2個月押金、仲介費。
跟台灣的制度是相同,可以登記兩個名義人。但是過戶後需要指定一位納稅義務人,相當於房子的負責人。